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以生为本,植根课堂
教师应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注重五育并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实施教学以及理性综合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提高作业练习的设计水平,降低作业量,提升作业质量
教师需要严控考试测验的次数和规模,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高效、有针对性且质量高的作业,避免机械、单调、重复性的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死记硬背和反复抄写的练习。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备课的指挥棒,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撰写分层教学目标和传授的内容。同时,创新学习方法,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微课、创客等教学手段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实行分层次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提高备课精度,注重实效
教师需要抓实备课,提高备课的精度和实效,确保每一节课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
布置作业时以课本习题为主,练习册为辅
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以课本习题为主,练习册为辅,精选练习册上的题目让学生完成。小学生课堂练习题尽量写在书上,教师可随堂走动,及时批改和反馈。
作文教学中的“师批生改”
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师批”与“生改”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文字功底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段落旁做批注,指出错别字、运用不恰当的词和不通顺的句子,要求学生找出并订正。对于文字功底较好的学生,可以只在文末批注错别字和病句,要求学生改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作文质量。
通过以上策略,教师可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