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源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
子贡问:“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那么言必信,行必果,这种普遍得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味固执称不上君子,只能称作普通人吗?”孔子说:“唉!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怎么配得上称为君子呢?”
赏析:
“言必信,行必果”用以称赞人言而有信,行为坚决。其中,“言必信”是指为人必须讲信用,信守诺言,说到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行必果”指一个人办事应具备的工作作风,即办事坚决果断,雷厉风行。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法则、共同的渴望和永恒的追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