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兆民: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在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他最多只能活“一年半”。然而,他凭借“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和《读一年有半》。
苏轼:
苏轼屡次被贬,却依旧豁达乐观。他游赤壁,寄情山水,在政治失意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写下不朽名篇,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爱迪生:
爱迪生经历无数次实验失败,仍坚持不懈,在黑暗与挫折中不断探索。面对旁人的质疑与嘲笑,他毫不动摇,最终发明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屡遭挫折,但始终怀抱救国之志。面对封建势力的强大阻挠,他毫不退缩,积极奔走呼号,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
贝多芬:
贝多芬失聪,却未放弃音乐创作,在寂静的世界里用心灵倾听音符。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音乐的热爱,谱出众多经典,如“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欧尔·布里:
在巴黎举办的一场大型音乐会上,小提琴家欧尔·布里发现小提琴的一根弦断了,但他继续面带微笑地演奏,最终整场音乐会非常成功。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轻松回答:“其实那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断了一根琴弦,我还可以用剩下的琴弦继续演奏啊”。
霍金:
霍金在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一度消沉,但他最终振作起来,继续自己的研究,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张海迪:
张海迪自幼严重高位截瘫,但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
高士其:
高士其在外国留学时,因实验事故导致身体致残,但他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
王洛宾:
王洛宾一生历经坎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但他以乐观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和田一夫:
日本以前最大的零售集团“八百伴”集团的总裁和田一夫,在72岁时遭受严重挫折,事业大厦轰然倒地,但他没有放弃,最终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事业。
这些名人的事例表明,乐观精神是他们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重要武器,也是他们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