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贵有疑的事例?

59

读书贵有疑的事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李渔的疑问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在儿时向老师质疑:“胡不窄小其制反宽大其形,是何以故?”老师默然不答,李渔颇感失望。直到远游塞外,他才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塞外天寒地冻,这种服装是日当蓝衫夜当被的。

伽利略的实验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很多年来的轻的东西比重的东西落地慢的断论。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存在许多错误,于是他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朱熹的读书方法

宋代大儒朱熹认为:“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

陆九渊的读书理念

著名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张载的读书观点

张载曾说:“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谢皮罗的紫罗兰研究

谢皮罗在研究紫罗兰时,发现了紫罗兰弄到酸碱之后会变色,并通过多次实验解决了这一疑问。

苏卡的禅修

佛陀时代,苏卡看到农夫、工匠和木匠的工作后,产生了对自我心灵的疑惑,最终在禅修中调伏了无明习性,成为一位圣者。

汉武帝刘彻的改革

汉武帝刘彻不信儒家思想不能治国,发动改革,兴起西汉帝国。

李四光的石油发现

李四光不信西方国家的论断,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发现,确定了中国存在石油资源。

戴震的《大学章句》疑问

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在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时,对《大学》和朱子的时代提出了疑问,通过进一步研究,最终修正了书中的学说。

这些事例都表明,读书贵有疑,通过提出疑问、不断探索和验证,才能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