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河南五大剧种

59

河南五大剧种分别是:

豫剧

起源: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河南,距今已有大约400年的历史。

流行地区: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河北、山东等地,流传中国各地。

艺术特色:豫剧以唱功见长,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地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曲剧

起源: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河南汝州,距今已有将近100年的历史。

流行地区:主要流行于河南、河北、安徽、湖北等地。

艺术特色:曲剧曲调易学,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曲剧分为大调曲和小调曲,小调曲优雅婉转,轻快。

地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河南第二大剧种。

越调

起源: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南阳,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流行地区: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等地。

艺术特色: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越调唱腔优美,表演生动活泼。

地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河南第三大剧种。

河南坠子

起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

流行地区: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

艺术特色: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唱词基本为七字句。

地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道情

起源: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

流行地区:主要流行于河南及周边地区。

艺术特色:道情以曲艺形式表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地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这些剧种不仅在河南本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还在全国乃至海外享有盛誉。河南作为戏曲大省,这些剧种不仅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