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学笃行”的名言或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
孔子的名言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所言,强调博学、坚定志向、好问、善思,仁德就会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强调在任何人身上都能学到优点,发现缺点则自我反省。
《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概括了学习的五个步骤,从广泛学习到踏实实践。
王阳明
“博学只是事事学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强调博学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是在每一件事中学习和保存天理,即内心的良知。
陶行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强调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行动是知识的体现,知识是行动的指导。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中提到“中华民国 二十有三年秋,﹝先生﹞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笃行如初。”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
“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 战国 之策士也。”提到即使不是笃行的君子,也可以是杰出的策士。
《南史·文学传·岑之敬》
“母忌日营斋,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笃行称之。”描述了一位在母亲忌日亲自洒扫、哭泣的士君子,以笃行著称。
清 戴名世
“刘退庵先生稿序”中提到“ 淮 上 刘退菴 先生,今之笃行君子也。”
章炳麟
“<革命军>序”中提到“乃如 罗 、 彭 、 邵 、 刘 之伦,皆笃行有道士也。”
这些名言和故事都强调了“博学笃行”的重要性,即广泛学习并踏实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