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不降的典故主要发生在 齐国身上。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南下攻齐,曾经和秦国并立的齐国几乎是不战而降。秦军到达临淄后,齐王建开门投降,齐国宣告灭亡。齐人没有胜利希望,首要原因是他们自知没有胜利的希望。秦军的威势和实力正值巅峰,齐国不可能战胜。自从前265年,齐王建即位以来,齐国的国策日趋保守,在各国中保持中立,四十余年没有再参加任何大型战事。四十多年的时间,足以让一国之人忘记战争。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齐国兵将很难有对阵的勇气,投降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此外,齐国的末代君王是齐废王田建,齐王建为人平庸,毫无政治远见。在长平之战后不久,秦国围攻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但齐王建被秦国的拉拢政策所迷惑忽悠,拒绝救援赵国。之后秦国不断收买齐国宾客充当间谍,这些间谍一直在齐王建面前说秦国的好话,让齐国放弃合纵其他五国,专门和秦国交好。当秦国开始吞并六国的战争时,齐国一直悠哉乐哉地当旁观的鸵鸟,不修军备,也不出兵救援五国,坐视五国被秦国逐个消灭。公元前221年,秦国已经陆续消灭韩、赵、魏、楚、燕五国,而且开始从燕国出兵进入齐国境内,齐王建这才发现情况不妙,准备加强边境防御抵御秦国,但为时已晚,齐国只能不战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