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未勒的典故出自《后汉书·窦融传》附《窦宪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最终登临燕然山,刻石记功的故事。
具体来说,东汉章帝时期,大将军窦宪奉命出击北匈奴,大破之,北匈奴单于遁走。窦宪与部将耿秉追踪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宣扬汉朝的威德。这个典故后来用以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也泛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燕然未勒”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 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它用来形容功业未成、边患未平的状态,也常用来表达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例如,在陆游的诗中,他用“燕然未勒铭”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虽有报国之志,但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悲愤心情。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