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关于食品的故事和名言?

59

腊八粥的故事

从前,有一对老夫妻,非常勤劳简朴,一辈子生活过得很富足。但是,他们的儿子和儿媳妇却是好吃懒做的人,不爱劳动,一心只想吃喝玩乐。父母去世后,夫妻俩坐吃山空,把父母留下的粮食都吃完了。冬天到了,夫妻俩没吃的,也没穿的,到了腊月初八那天,几天都没吃饭的夫妻俩,把所有的粮食囤都倒了一遍,只收集了半碗五谷杂粮。夫妻俩熬了两碗粥,这是夫妻俩的最后一顿饭,吃完后,没过几天两人都冻饿而死。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接受这对小夫妻的教训,学习老夫妻勤劳节俭的好品德。老人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和自己孩子一起吃着腊八粥,给孩子讲述腊八粥的故事。代代相传,言传身教勤劳节俭的家风。

茭白与韭菜

“妈妈,怎么又是吃茭白呀?” “啊,茭白不好吃吗?我觉得挺好的呀!听说秋天吃茭白润肺的呢!” “吃得太多了,吃腻了。”这段时间,姐姐回乡下去,经常给我带几支茭白上来。不经意间,小文一吃腻了,而我,丝毫没觉得。“妈妈,吃韭菜馄饨吧,我喜欢的。” 茭白,我连着吃近十天不觉得厌烦,而韭菜馄饨,三个月没包也没有吃的欲望。 文一跟我恰恰相反。 记得小时候,茭白长在水边,小河、池塘、水洼地。春天种下,慢慢长出了细长高挑的叶子,叶子越长越多,逐渐的,就像给小河扎了一层篱笆。吸收了水的精华,到秋天,稻子成熟的时候,便长出了茭白,在乡下还有个别名:稻茭。茭白产量不高,看着一墩密密的叶子,寻了半天才有两三支。太细的舍不得掰下,太粗的却又吃口不好,常常在丰收的季节,也收不到一篮子。要是哪天能掰个十来支,回家高兴得合不拢嘴。也因此,菜场上茭白的价钱从来不像青菜那么便宜。二三十年前的农村,虽说是江南水乡,但这茭白,也不是农家常常能吃到的美味。即便有些人家多种了些,定是要拿到市集去换两个小钱的。我家从未种过茭白,吃到的机会当然更少了。古话说:少吃多滋味。在一年年的回味中,茭白就成了喜欢吃的好东西。 韭菜呢?吃得太多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货色从春天长到秋天,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是乡间餐桌上的常客。我讨厌它,不仅有浓烈的气味,还有粘糊糊的烂叶,择菜的时候必须一根一根清理,简直堪比绣花。

关于食物的名言警句

"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爱,好好休息。" ——维吉尼亚·伍尔夫

"只要告诉我你爱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萨瓦林

"我们对小时候吃的美食都有着深刻记忆,美食有着带我们回到过去的魔力。" ——霍马洛•坎图

"别吃任何你曾祖母看不出来是食物的食物。" ——迈克尔•波伦

"我为生存,为服务于人而食,有时也为快乐而食,但并不为享受才进食。" ——维吉尼亚·伍尔夫

这些故事和名言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情感和记忆,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生活智慧。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