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是孔子提出的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说话要可靠,承诺了就要兑现,同时行动要有决断,一旦决定就要坚持到底,确保取得预期的结果。
成语解释
言必信:强调说话要讲信用,不欺骗他人。
行必果:强调行动要有成效,不半途而废。
出处
成语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原文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在这里批评了那些言而无信、行而不果的人,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君子。
例句
这两年来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亚投行作为)中国倡导建立的机构,越来越让人们感到中国是‘言必行、行必果’。
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用法
该成语可以作为谓语、主语或分句使用,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含有褒义,强调诚信和果断的重要性。
相关成语
言而有信:形容说话有信用,值得信赖。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形容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比喻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背信弃义:指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言必信,行必果”不仅是一个强调诚信和果断的成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规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