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观点,以下是一些摘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强调了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倡导广泛学习和社会洞察力。
学问和德行,不可偏废其一,而陷于偏激。
强调学问和道德的平衡,认为两者缺一不可,教育应全面。
要记住,所谓的努力,就是要克服自己。
强调自我克服的重要性,鼓励子女有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读书以明理,解惑以辅仁。
表达了读书的目的,即通过阅读来明智慧,解决疑惑,辅助道德修养。
只有傻瓜才会在回头之前碰一个钉子;聪明人看到别人受苦,就学会了做好人。
聪明人能从别人的经历中学习,少走弯路,少做错误决策。
尽量不去理会得失成败,只求尽力而为,无愧于心。
强调尽力而为的重要性,不在意结果,问心无愧。
没有经历过剧痛的人,不会有深刻而广泛的同情。
经历过深刻痛苦的人更能感同身受,有更强的同情心。
不被胜利冲昏头脑是力量的最好证明。
强调在胜利中保持警惕和自省的重要性。
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观的感受。
母爱是一种直觉,不是理性的思考,而是本能的反应。
孩子,可怕的敌人并不一定凶残,一段友好热情的友谊有时会浪费你很多宝贵的时间。
提醒子女要识别真正的敌人,珍惜友谊。
善意的话是能透心地温暖人的,你以为托别人的慰问之词已经平常甚至讪笑,偏不知道别人有时真的从言辞中知道了你的艰难与不幸。
强调善意话语的温暖和力量。
人生的终极价值只有靠内心的美德与品质来支撑。
重视美德和品质在人生中的价值。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
强调诚实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强调行动比言语更重要,事实才能证明心意。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强调经历痛苦对心灵成长的重要性。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强调尽力而为,不在意结果的重要性。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强调人生高潮低潮的常态,以及高修养的重要性。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强调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性。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强调正视错误和理智分析的重要性。
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worry)。
强调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的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强调拓宽视野和减少患得患失的重要性。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强调长远规划和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强调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强调艺术和人生中的情感调控和内心力量的重要性。
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