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陶行知的

59

陶行知的“行知行”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虽然都涉及到知与行的关系,但它们在概念和内涵上存在一些差异:

概念差异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知是行的内在依据,行是知的外在表现。他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认知是行动的起点,行动是认知的完成。

陶行知的“行知行”:陶行知在王阳明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他认为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行动是获取知识的起点,而知识又指导着行动。陶行知的理论受到西方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强调行动比知识更重要,思维的经验是在行动之后获得的。

哲学背景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强调内心的觉悟和实践的统一,认为知与行都是道德修养的一部分,不能割裂开来。

陶行知的“行知行”:陶行知的理论虽然受到王阳明的影响,但他结合实用主义哲学,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认为知识是在行动中获得的,并通过行动来验证和深化。

实践应用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倡将道德认知落实到行动中,以纠正当时士大夫知行脱节的现象。

陶行知的“行知行”:陶行知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总结:

陶行知的“行知行”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在强调知与行的不可分割性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哲学背景和实践应用上有所不同。王阳明更注重内心的觉悟和实践的统一,而陶行知则结合实用主义,强调行动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因此,虽然两者都涉及到知与行的关系,但它们在概念和内涵上并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