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赏析
背景与情感
该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此诗。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关怀。
景物描写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杨花飘落殆尽,杜鹃鸟(子规)哀鸣,营造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王昌龄被贬谪的地点和路途的险远,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理解和同情。
寄情于景
第三句“我寄愁心与明月”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忧愁之心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它能伴随着友人一直走到夜郎以西。
第四句“随风直到夜郎西”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传唱性。
艺术特色
该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抽象的“愁心”赋予物的属性,让它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使明月成为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
总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不仅传达了对朋友遭遇不幸的惋惜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之人的关怀。全诗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