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字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具体来历如下:
姓氏起源
孔子为宋国公孙嘉之子,公孙嘉为孔氏之父。中国古代有些人用先祖的姓氏来命名,孔子也是以此为姓,所以才姓孔。
名字起源
在古代,“子”这个词被称为“成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用子来称呼,而且子是用来称赞别人的,表示对人的尊重,所以都希望用子相称。
孔子的祖先是殷商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六世祖继承了孔氏,被称为孔父嘉。从孔子第六代先祖孔父嘉起,后人便以孔为姓。他的曾祖孔防叔,为躲避宋国内的动乱,逃到鲁国。叔梁纥,孔子之父,是鲁国有名的武士。叔梁纥与施氏结了婚,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他的小妾孟皮有一腿病。在当时,无论男女,还是残废的儿子,都是不能再生育的。因此,叔梁纥在晚年与颜征的女儿孔子出生。因为孔子出生时头部中央凹陷,像一个圆形的小山,所以取名为“丘陵”。
另一种说法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已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女儿是受歧视的,而叔梁纥仅有一个儿子又是瘸子,所以,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多次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后来,果然生下了孔子,叔梁纥认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
综上所述,孔子的名字由姓氏“孔”和名字“丘”组成,姓氏源自其祖先公孙嘉的字“孔父”,名字则是因为他出生时头部中央凹陷,像一个圆形的小山,所以取名为“丘陵”,后来简化为“丘”,字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