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又称年节、团圆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具有丰富的习俗:
开门爆竹:
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增添喜庆气氛。
写门神、贴春联:
除夕前一晚,家家户户写完旧年历并贴好春联,称为“写门神”,寓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守岁:
除夕晚上,家人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象征着团圆和长寿。
吃年夜饭:
春节的第一餐饭叫“年夜饭”,讲究丰盛,有鸡、鸭、鱼、肉等,还有饺子、汤圆等,象征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拜年:
大年初一早上,人们穿上新衣服,戴好红灯笼,带长辈给的压岁钱去拜年,并到庙里烧香叩拜祈福。
回娘家:
大年初二,嫁出门的女儿带着丈夫回娘家,称为“回娘家”,需带成双成对的礼物。
安睡迟起:
大年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老鼠嫁女儿。
迎灶王爷:
大年初四,家家户户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恭迎灶神回民间。
迎财神: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送穷:
大年初六,人们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称为“送穷”。
祭石感恩:
大年初十,人们祭拜石头,感谢天地万物带来的恩惠。
祭奉紫姑:
正月十一,古代女性把紫姑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进行祭拜。
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叫“天中节”,人们吃元宵或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传承了丰富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