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
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
串:
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
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
非职业演员参与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
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酬劳,为清廷宣扬,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
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
行当:
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
虚拟:
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程式:
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亮相:
在戏曲中指演员出场时的亮相动作,显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打诨插科:
汉语成语,意思是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顾曲周郎:
汉语成语,意思是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粉墨登场:
汉语成语,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这些术语是戏曲表演和欣赏中的重要概念,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