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余秋雨道德经讲解名言?

59

余秋雨在《老子通释》中对《道德经》的解读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哲理,以下是一些他讲解的名言: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余秋雨解释道:“人的作为是天地大道自然安排的,如果一群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计划组织起某些作为,那就会对其他很多人原先的生态平衡产生骚扰,而这些作为究竟是否合适,是否可行,还未被自然验证。”

局面安稳,容易持守;未出预兆,容易图谋

他解释说:“在未有时动手,在未乱时统筹。合抱之木,生于亳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们做事,常败在即将成功之时。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不要推重贤能之人,免得使人民竞争

余秋雨说:“不要珍重稀有物品,免得使人民偷盗。不要引起欲望,使民心不乱。因此,圣人的治理,要简化人民的心思,填饱人民的肚子,减弱人民的意志,强健人民的筋骨。常使人民无知无欲,常使智者不敢作为。只要做到‘无为’,就没有‘不治’的麻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他解释说:“人,既要了解别人,更要了解自己,也就是兵法中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了解别人,而是往往不了解自己。所以我们要分享的第一句是: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这很重要,如果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那就很危险。”

大国,理应处于江河下流,处于天下阴柔处

余秋雨说:“大国如果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那就能取信小国;小国如果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那也能取信大国。总之,只要谦下,或者取信,或者被取信。大国不要过于引领,小国不要过于奉承。那么,两者都能各得所欲。”

道,永远是无名、质朴、幽微的

他解释说:“道为天下所归,就像川谷归于大海。”

上善若水

余秋雨说:“水乐于滋润万物而不争,只去人们不喜欢的地方,所以与道最为接近。处身低位,心怀深沉,态度亲仁,交接诚信,便于治理,极有效能,适时动静。正因为什么也不争,所以没有什么毛病。”

大德的相貌,与道相应

他解释说:“道这个东西,恍惚不定。恍惚之中,有形有象;恍惚之中,有物为证。深远黯味,蕴含精气;精气甚真,最为可信。自古至今,不失其名。有它认知,万物起因。我怎么知道万物起因?以道为因。”

这些名言不仅体现了余秋雨对《道德经》的深刻理解,也为现代人提供了许多关于治理、人生和处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