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公为民的言论体现了他们深厚的民本思想和社会责任感。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言论:
孔子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官员应当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理念。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作为领导者,应当成为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朱熹在《仪礼经传通解》中注道:“人为国本,是以为政之道,爱人为大。”这表明孔子认为国家政府的行政应以爱人民为首要目标。
汉·贾谊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尚书·周官》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邓析子·转辞》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公。”强调了公正无私的重要性。
《商君书·修权》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公私分明,则小人不会嫉妒贤能,不肖者不会嫉妒功劳。
《荀子·儒效》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只有忍受私欲,才能做到公正;只有忍受情感,才能修养自身。
《吕氏春秋·贵公》
“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聪明人如果自私,不如愚笨的人公正。
《楚辞·九章·橘颂》
“秉德无私参天地。”秉持公正无私之心,可参天地。
《淮南子·兵略训》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为民众谋福利,众人会支持;为个人谋私利,众人会背离。
《礼记·访记》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君子应当尊重他人,把自己放在后面。
元·马致远《陈情高卧》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为民做主,枉为公仆。”做官的人应当为一方百姓造福,否则就是白白浪费了公仆的身份。
白居易《策林》
“病人之病,忧人之忧。”为他人担忧,就是为自己担忧。
陈寿《三国志·蜀志》
“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遇到紧急情况,应当先帮助别人,再考虑自己。
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别人帮助了自己,要永远铭记;自己帮助了别人,就不要记在心上。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民众的忧虑置于自身忧虑之前,将民众的快乐置于自身快乐之上。
班固《汉书·王莽传》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的得失应该由基层民众来评判,强调了倾听基层民众的声音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论语·颜渊第十二》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者以正直的言行做出表率,引导属下行为。
《尚书·五子之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