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心经》全文及解释?

59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中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般若智慧和修行方法。以下是其全文及解释:

《心经》全文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解释

观自在菩萨:

即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菩萨之一,象征着慈悲与智慧。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指深入修行智慧到彼岸的状态。

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包括色(物质)、受(感受)、想(思想)、行(行为)、识(意识),“皆空”表示这些现象没有实质性的存在,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

通过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可以摆脱一切苦难。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物质)和空(空性)没有区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明一切现象都是空性。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想、行、识等其他四蕴也是如此,都是空的。

是诸法空相:

所有现象都是空的,没有自性。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现象没有生灭、垢净、增减之分,都是无常的。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以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是空的。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明(无知)及其尽处,老死及其尽处都是空的。

无苦集灭道: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都是空的。

无智亦无得:

智慧和得也是空的,说明修行最终是超越一切执着。

以无所得故:

因为一切都不执着,所以心无挂碍。

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无挂碍,就没有恐怖,远离一切错误的认知和梦想,最终达到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都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般若波罗蜜多是至高无上的智慧,能消除一切苦难,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最后是《心经》的咒语,用于消除苦难和障碍。

总结

《心经》通过简洁的语言阐述了般若智慧的深奥内涵,指导修行者通过观照和领悟,达到心无挂碍、超越苦难、最终成就涅槃的境界。其核心思想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强调一切现象都是空的,没有实质性的存在,从而超越执着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