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关于孟子辩论简短的小故事?

59

孟子辩论小故事

故事一:礼与食色之争

任国人问屋庐子:“礼和食物哪个重要?礼和美色哪个重要?”屋庐子回答:“礼重要。”任国人又问:“如果遵照礼制求食,便会饿死,不遵照礼制求食,便能得到食物,那么还一定要遵照礼制吗?如果遵照婚娶礼仪,便得不到妻子,而不遵照婚娶礼仪,便能得到妻子,那么还一定要遵照婚娶的礼仪吗?”屋庐山子不知如何回答,第二天到邹国告诉了孟子。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金属比羽毛重,难道说一个金属带钩比一车羽毛还重吗?用饮食的重要方面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是饮食更重要?用娶妻的重要方面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是娶妻更重要?你可以这样回答他,扭断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便能得到吃的,不扭断胳膊就得不到吃的,那么就去扭断胳膊吗?翻过东邻的墙头去搂抱人家的少女,就能得到妻子,不去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难道就去搂抱吗?”

故事二:燕国讨伐问题

沈同以个人的身份去见孟子,问:“燕国可以讨伐吗?”孟子回答说:“可以。燕王子哙不能凭自己的意思把燕国交给别人,他的相国子之也不能够这样地从子哙那里接受燕国。譬如有这么一个人,你很喜欢他,便不向国王请示却自作主张地把你的俸禄官位都让给他;他呢,也没有国王的任命便从你那里接受了俸禄官位,这样做可以吗?子哙和子之私相授受的事,跟这个例子又有什么分别?”后来齐国果然讨伐了燕国。有人责问孟子:“齐国讨伐燕国你曾经劝说过,有这么回事吗?”孟子回答道:“没有呀。沈同曾经问我‘燕国可以讨伐吗?’我答应说‘可以。’他们就这样去攻打燕国了。他如若问我‘谁可以去讨伐他?’那我当然会说,‘只有天使才可以去讨伐。’譬如这里有一个杀人犯,有人问,‘这犯人该杀吗?’我当然会答,‘该杀。’如若问,‘谁可以杀他呢?’我也当然回答说,‘只有狱官才可以杀他。’现在用一个同燕国一样暴虐的齐国去讨伐燕国,我怎么会去劝他呢?”

故事三:士人是否应得食

彭更与孟子辩论“士”不做工,是否应该得食的问题。彭更问:“带着几部随从车辆和几百学生,在诸侯中到处接受款待,是不是有点过分?”孟子回答:“凡事要讲是否合乎理义,不合理者,一筐饭也不能接受;合理者,即使舜从尧那里接受了天下,也没什么过分。你怎么看呢?”彭更说:“我不是说圣贤,我是说‘士’这类人,不做工,以接受人家的奉养为生,那是不可以的。”孟子说:“如果不实行各做其事,互通有无,农民是会有多余的粮食,织妇也会有多余的布,但别人就无衣无食了。如果实行,那么,工匠、车工便都能得到食了。假如有人在家孝父母,在外敬尊长,谨守先王之道,培植后来的学者,却得不到衣食。你可以如此轻视那些传播仁义的人吗?”彭更反驳道:“木匠、车工们做事的动机就是要混口饭吃,难道君子们传播仁义,也是要混口饭吃吗?”孟子答道:“你怎么可以单就动机如何讨论问题呢?他做的事对你有利,需要奉养就奉养他嘛。你给人饭吃,是根据他的动机,还是其做事是否有益于你呢?”彭更答道:“根据他的动机。”孟子追问:“这里有一个胡闹的人,他掀去房上瓦,乱涂乱画墙壁,其动机主要是混口饭吃,你给吗?”彭更回答:“不给。”孟子马上说:“那么,你给人饭吃,就不是根据其动机,而是根据其所做的事是否有益于你!”

这些故事展示了孟子的辩论技巧和智慧,他通过类比、归谬法等手法,巧妙地反驳了对方的观点,维护了礼制的尊严和儒家思想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