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富强奋斗的杰出英雄故事
阿桂:收复清朝五分之一疆土
阿桂,满洲正白旗人,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于嘉庆三年(1798年),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60年间为朝廷鞠躬尽瘁,屡立奇功,协助乾隆帝开疆拓土、攘外安内,收复国土之广达清朝版图的五分之一,被乾隆帝誉为“股肱之臣”。
阿桂自幼聪颖过人,6岁便能谈论史事,胸怀大志。18岁考中秀才,26岁已官至户部郎中、军机章京。虽初入仕途曾遭际坎坷,但凭借过人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很快便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阿桂的一生,却是在战场上铸就辉煌。他的戎马生涯始于乾隆二十年,当时准噶尔部发生内乱,乾隆帝决意乘机剿灭,命阿桂率军驻守喀尔喀,担任粮草辎重的中转站。阿桂不负使命,当叛军逼近时,他临危不惧,巧施计谋,将敌军驱赶至大军面前,协助主力一举歼灭来犯之敌。阿桂用兵如神,无往不利,准噶尔之乱、大小和卓叛乱、天山南路叛乱,无不在阿桂的戎马下土崩瓦解。
裕谦与海龄:镇海保卫战
裕谦,蒙古族,鸦片战争期间,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死守镇海,最后被英国大炮击中。裕谦不堪受辱,跳沉泮池,以身殉国。后被抢救,护送出城,次日至余姚气绝,殓于杭州。海龄,满洲镶白旗人,抵镇江赴任后,认真操炮练兵,积极从事京口备防。八月,定海再次被英军侵占,镇海、宁波相继失守,两江总督裕谦殉国。海龄死守镇江,与英军血战。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兵败。海龄自焚殉国,其妻子带着孙子们自焚。当时人赞扬海龄为“近日之矫矫者”,连侵略者也把顽强抵抗侵略的镇江守军称为“保家卫国而光荣牺牲”的“英勇战士”。
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他是清朝后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兴名臣”和“近代中国第一名将”。左宗棠一生铁骨铮铮,做了四件事:绞杀太平天国、支持洋务运动、成功覆灭陕甘回变以及收复新疆。1867年,浩罕汗国军阀阿古柏入侵回疆。短视的李鸿章认为新疆是不毛之地,建议放弃。而左宗棠说:“新疆是聚宝盆”。1876年,年近70的左公带领六万湖湘子弟兵,从兰州出发进军新疆。一年以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最值得骄傲,最浓烈的一笔。左宗棠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赵尔丰:收复西藏
赵尔丰,清朝汉八旗人,是盛京将军赵尔巽之弟,跟随锡良在四川任职。1905年,西藏巴塘发生叛乱,赵尔丰带领军队平叛,此后他在川西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经过几年的战争后,赵尔丰平定了西藏的叛乱,粉碎了英国人占领西藏的企图,被任命为了驻藏大臣。
刘铭传:台湾现代化之父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是清朝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淮军第一名将,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锋派。他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十分迷恋,主张全国大规模修建铁路,使用最先进的现代化武器。他的军队是中国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之一。在镇压太平天国之乱中,刘铭传功勋不小,在平定捻军起义中,刘铭传的功劳仅次于左宗棠。
这些英雄人物在清朝末期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尊严,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