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一种汉语语言文化中独特的形式,它通常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普通的语句,而第二个句子是一个巧妙的谐音或反义词,旨在引起听者的思考和娱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及其答案:
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比喻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挽回。
杀猪用铅笔刀——全凭诀窍:
比喻做事需要技巧和窍门。
红薯进灶——该煨:
比喻事情到了该发生的时候。
驴跟牛抵头——舍着脸上;全凭脸上:
比喻事情全靠面子。
葫芦秧套南瓜秧——拉扯不清;胡搅蛮缠:
比喻事情复杂难以理清。
破了葫芦碎了瓢——啥也捞不到;啥也没捞的:
比喻一无所获。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比喻自找麻烦。
红薯落灶——自该煨:
比喻事情到了该发生的时候。
瞎子管帐——全凭记性好:
比喻做事全靠记忆力。
铁钉钉黄连——硬往苦里钻:
比喻自找苦头。
掘黄连树根——挖苦:
比喻故意找茬。
郑板桥画九狮图——活龙活现:
比喻画得非常逼真。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
人家的牡丹敬菩萨——借花献佛:
比喻借用别人的东西去做人情。
黄连酿成酒——苦打成招;苦打成糟:
比喻事情最终会变得糟糕。
扬叉打兎子一一处处落在空里:
言力出了但什么没捞着。
如同装进闷葫芦里 —— 堵得慌:
比喻心里不舒服。
瘸拐李儿的葫芦 —— 不知装的什么药儿:
比喻事情难以捉摸。
秋后的葫芦 —— 脸皮厚:
比喻脸皮厚,不知羞耻。
葡萄架上的葫芦 —— 中看不中吃:
比喻外表好看,实际上没用。
攀枝爬墙的葫芦 —— 早晚得滚下来:
比喻最终会失败。
牛背上放葫芦————不稳当;非倒不可:
比喻不稳定,迟早会掉下来。
南爪秧攀葫芦————纠缠不清:
比喻事情复杂难以理清。
没锯开的葫芦————道不出来;倒不出来:
比喻事情无法说清楚。
没蒂的葫芦————抓不住把柄:
比喻无法掌控。
没长嘴的葫芦————不言不语:
比喻沉默不语。
没把的葫芦————抓不住:
比喻无法把握。
卖油的不带葫芦子————撩着卖哩:
比喻卖东西不实在。
卖糖葫芦的————串串红:
比喻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好东西。
一口气就吹起来:
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31. 蚂蚁装到葫芦里————乱碰落井的葫芦————掉在底下浮在上头:比喻事情混乱无序。
这些歇后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