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道德经全文及最好的译文?

59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由老子(李耳)所著。以下是其部分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有了空间,才开始呈现出天地;有了根源,才开始孕育万物。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宁静无欲的心态,就可以深入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常存欲望,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表层的东西。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称谓,它们都很神秘。那神秘又深远的极处,便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所在。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使它们都不那样完美。规律是无有形态,是隐没的,但又实际存在着。我不知道它是如何传下来的,只知道它出现在上帝之前。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因此,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译文:不刻意招贤,使民众不去争名;不稀罕难得之货,使民众不为盗;不看到可欲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第四章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道就像一个空虚的容器,它的作用似乎无穷无尽。它深邃啊,好像万物的本源。它冲淡一切锋芒,化解一切纷争,和光同尘,与世无争。它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似乎在天地形成之前就有了。

第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没有偏爱,视万物如用草扎成的狗;圣人也没有偏爱,也视百姓如用草扎成的狗。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它空虚飘渺无际,越鼓力风量越大。而人越多为就会行有所阻,不如遵循自然规律守中而为。

第六章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谷神不死,这就是所谓的玄妙。玄妙之门,就是天地的根本。它绵绵不断,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不劳而获,不费吹灰之力。

总结

《道德经》是一部深奥的哲学著作,其内容涵盖了宇宙观、人生观、治理观等多个方面。以上只是部分原文及译文,建议阅读全书以深入理解其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