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关于信任与选择的事例?

59

关于信任与选择的事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故事来理解:

晏殊的故事

北宋词人晏殊,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要求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赐给他“同进士出身”。当晏殊被提升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时,真宗解释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晋文公的故事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晋国,攻打小国原。晋文公重耳命令出征部队只带三天的军粮,三天攻打不下就撤退。原国凭城固守,顽强抵抗,三天已到,未能攻下原国,晋文公文令撤退。军队统帅请求说:根据情报,原国已不能久守了,等原国投降后再撤。晋文公说:“信用,乃立国之本,百姓的依靠,为了得到原而失信于百姓,那是得不偿失。”晋军按晋文公命令撤退30里。原国闻讯后自愿投降了晋国。

季布的故事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商鞅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济阳商人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这些故事都展示了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晏殊和晋文公通过诚实和守信赢得了信任,季布通过一诺千金赢得了朋友和信任,商鞅通过立木取信赢得了百姓的信任。而济阳商人则因为失信于渔夫,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失去了信任,就会失去别人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