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后,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间听到汉军四面唱起楚地的民歌,项羽误以为是汉军已经攻占楚地,最终因绝望而自刎身亡。
坚壁清野 出处:
东汉末年,曹操采纳荀傕的建议
解释: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使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故事:曹操在准备攻打徐州时,荀傕建议他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最终成功打败了吕布和刘备,占据了徐州。
先礼后兵 出处:
东汉末年,刘备与曹操的关系
解释:先以礼相待,行不通再动兵。
故事:刘备在徐州被围时,先写信给曹操劝其退兵,曹操回信后撤军,刘备趁机占领徐州。
草木皆兵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故事:东晋时期,苻坚率领大军南下攻打东晋,晋军将领谢玄利用苻坚的恐惧心理,设下埋伏,最终大败苻坚。
退避三舍 出处:
春秋时期,晋献公与重耳的关系
解释:原指主动退让九十里,现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故事:晋献公杀太子申生后,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以国群之礼相迎。楚王问重耳如何报答,重耳承诺友好相处。后来,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晋文公兑现诺言,与楚国友好往来。
这些成语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智慧和策略,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