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燕歌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特点
情节与场面的艺术概括:高适通过最重要、最典型的情节与场面进行艺术概括,根据需要决定取舍,使得诗歌既有乐府旧题传统的忧怨缠绵,又有诗人独自赋予的苍凉悲壮和雄浑高亢。
形式与技巧:虽然为七古而多用偶句,但又能驱遣自如,使诗歌显出奔放跳荡的气势。在偶句中,多用上下两幅场景相互对照、相互烘托,从而对气氛作强烈渲染,对内容作自然深化,使诗歌特别富有感染力。
思想内容
情感的多样性:高适在《燕歌行》中融合了多种情感和思想内容,包括抒出征之豪情、惜战士之辛苦、怜思妇之断肠、赞战士之死国、讽将帅之骄逸、盼边地之和平,建构了一个集大成之作。
现实内涵: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儿女间的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大唐国势下所隐藏着的巨大矛盾危机的冷峻分析和深刻忧虑。
历史地位
边塞诗歌的“第一大篇”:《燕歌行》被誉为边塞诗歌的“第一大篇”,比较它与同名诗歌的异同,并通读高适在写作《燕歌行》之前创作的其他边塞诗歌,不仅会发现这首《燕歌行》是怎样继承并突破传统的创作模式,表达强烈的现实内涵的,而且会体味到作者提炼思想情感,熔裁意象素材的创作历程。
影响深远:高适的边塞诗气骨遒劲,笔力浑厚,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征战生活和他报效国家的热情。对唐朝军队内部的黑暗现象,揭露的也很深刻。《燕歌行》是高适所有边塞诗中最为杰出的一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与赞誉
朝野通赏:唐殷璠谓“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
杜甫赞誉:杜甫誉其诗“方驾曹刘不啻过”。
清人评价:清翁方纲云“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高适与岑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之代表人物,但二人诗风各异,清刘熙载概括为“岑超高实”。
综上所述,高适的《燕歌行》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匠心,而且在思想内容上深刻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是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