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风吹一夜满关山全诗加赏析?

59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边塞诗,全文如下: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赏析

背景与情感

高适在西北边塞从军时创作了这首诗,当时他正在河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通过描写边塞中听到羌笛声而引发的深沉乡思。

景象描绘

“雪净胡天牧马还”:描绘了一幅广袤的西北边塞景象,冰雪消融,战士们牧马归来,营造出一种和平宁谧的氛围。

“月明羌笛戍楼间”:在明月和戍楼之间,羌笛声悠扬舒缓,进一步增强了边塞的宁静与祥和。

艺术手法

“借问梅花何处落”:诗人巧妙地将羌笛曲《梅花落》的调名拆开,嵌入“何处”二字,形成一种虚景,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声随风飘散,构思巧妙,意境深远。

“风吹一夜满关山”:通过一夜风吹,梅花(实际上是笛声)仿佛飘满了整个关山,这种虚实交错的写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情感更加深沉而不失乐观。

情感表达

诗中的乡思并不低沉,反而透露出一种乐观开朗的情感,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诗人通过对边塞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壮伟与辽阔。

总结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通过描绘边塞中的自然景象和羌笛声,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歌在景象描绘和艺术手法上都展现了高适的独到之处,使得这首诗成为边塞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