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敬畏的名言如下: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出自唐·李白《上李邕》。宣父指孔子,语出自《论语·子罕》,孔子语:“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丈夫是指有识之士,这句话的意思是连圣人都知道敬畏年轻人,指的是人要敬畏后生,因为有本事的人不一定不是年轻人。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德高的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出自管仲的《管子·禁藏》,是说按照法律来办事。法师天下的准则,是用来解决疑难,判断是非的,关系到百姓的命运。也就是说只有人人敬畏法律,社会规范才能得以形成。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曾国藩
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敬畏,就会思考,思考,就会通 晓一切;敬畏就会谨慎,谨慎就会事事成功。 —张居正
长存敬畏心,方能行有所止;勤养浩然气,自可寐无妄思。 ——曾国藩
人是要有敬畏之心的,人如果对任何道理、事情都失去了敬畏,那么这个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做的出来。有一句话叫“尊重别人就是自己”,对某些事物的敬畏何尝不是自己内心的信念和坚持,所以自己信仰的、坚持的东西也是需要敬畏的。 ——孔子
我对新闻的现场有一种敬畏之心。 ——柴静
勇气的精髓就是稳定地活着,没有丝毫的自欺,执掌着非常强大的安全感,对宇宙有一种敬畏和信赖。 ——毕淑敏
我们对大自然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 ——康德
这些名言涵盖了敬畏的不同方面,包括对年轻人、天命、圣人、法律、内心信念、自然等事物的敬畏。希望这些名言能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