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巴金小说《家》读后有什么启示?

59

巴金的小说《家》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通过描绘高家三兄弟在封建大家庭中的挣扎与反抗,展现了旧社会大家庭制度下的腐朽与压抑,同时反映了年轻一代在传统与现代、旧礼教与新思想的激烈冲突中寻找自我、追求自由的故事。以下是一些读后的启示:

封建家庭的枷锁与个体的反抗

小说中,高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家规森严、等级分明。长子觉新是孝顺的典范,但他在重重枷锁下失去了色彩,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提醒我们,个体的选择不应被传统束缚,而应追求自己的真实意愿,勇敢突破桎梏。

旧时代与新时代的碰撞

觉民和觉慧代表了反抗与觉醒的新青年。觉民不愿屈从于父辈的安排,坚定地与爱人琴相爱,并选择离家出走。觉慧则更具革命精神,他厌恶家族中腐朽的旧礼教,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呼吁自由与民主。这象征着新思想对旧制度的冲击,这种旧与新的冲突不仅存在于小说中的时代,也贯穿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

青春的热血与理想的破灭

小说中充满了青春的激情与理想主义,尤其是在觉慧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觉慧渴望自由,向往新生活,但他的热情与勇气也不断面临挫折与妥协。这告诉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会面临困难和挫折,但坚持和勇气是必不可少的。

性格决定命运

三兄弟截然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完全不同的命运。觉新因为目标不明确,犹豫不决,最终留给自己的只是痛苦和悔恨。而觉民和觉慧因为勇敢坚定,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这表明,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性格是成功的关键。

家与社会的矛盾

《家》不仅是对一个封建家庭的剖析,更是对个体自由、爱情、亲情的深刻思考。在家与社会的矛盾中,每个人都在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家”。这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平衡家庭的责任与个人的追求,让家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地方。

追求自由与理想

觉慧的呐喊“无论如何,我不跟他们一样,我要走自己的路,甚至于踏着他们的尸首,我也要向前去”,激励着我们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不被外界的压力和束缚所动摇。

总的来说,《家》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也是对个体命运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它启示我们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传统和束缚所限制。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珍惜和守护属于自己的“家”,让家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