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行,莫大于孝。
父慈而教,子孝而箴。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报父母恩。
家多孝子亲安乐,国有忠臣世太平。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以道。
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首孝弟,次谨信。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字严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任何崇高的道德行为,都含有自我牺牲的因素,删除了自我牺牲,固没有孝道,也没有厚道,而且没有了爱。
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然后能尽孝道也。
31. 很多时候,不和父母吵架,是最基本的孝顺。
32.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33. 孝子承父之命,以承志为先,承言为后。
34. 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35. 十圣嗣于理,仁后之子。子思孝父,易患于己。
36.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37. 非夫纯孝者,则不能立大忠。
38. 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
39. 隅中巳,终孝之心不合二。竭力懃酬乳哺恩,自得名高上史记。
40. 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
41.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42. 父子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