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尚格鬬,巨猾何时除。—— 唐·杜甫《五盘》
坐中薛华善醉歌,歌辞自作风格老。—— 唐·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中原正格鬬,后会何缘由。—— 唐·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龙蛇尚格鬬,洒血暗郊垧。—— 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 唐·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野战格鬬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唐·李白《鼓吹曲辞 战城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唐·刘禹锡《赏牡丹》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唐·杜甫《潼关吏》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宋·辛弃疾《念奴娇·梅》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选六)》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唐·秦韬玉《贫女》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 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
空中纷格鬬,綵羽落如花。—— 宋·苏轼《食雉》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唐·白居易《听夜筝有感》
饮啄杂鸡羣,年深损标格。—— 唐·白居易《代鹤》
都子新歌有性灵,一声格转已堪听。—— 唐·白居易《听歌六绝句 听都子歌》
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 唐·白居易《弹秋思》
这些诗词中,“格”字的使用丰富了诗句的意境和表达,体现了诗人们对不同事物和情境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