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西方对论语的看法?

59

西方对《论语》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元的,涵盖了从哲学、文化到宗教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观点:

哲学解读

黑格尔: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专门有一章谈孔子,他对孔子的评价有褒有贬。黑格尔认为孔子的道德著作虽然欠缺科学性,但有“很好”的一面,但他总体评价不高,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缺乏思辨的哲学。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这两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被视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文化影响

西塞罗: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认为孔子的道德教训内容丰富,甚至比孔子所有的书都要好,这表明西方早期对《论语》持较为正面的评价。

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设立的孔子学院主要以教汉字、教汉语为主,并不主要是教儒学、教《论语》,但孔子和《论语》仍然是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的象征与代表。

宗教与神秘主义

文化背景不明显:在西方人的印象里,《论语》文化背景不明显,书中几乎没人讲宗教,也不像《易经》可以激发他们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无穷幻想。

通用道理:《论语》给人的印象是讲的全是通用道理,富于哲理和机智,但整体给人一种淡流寡水的感觉。

普及与影响

早期传播:从16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论语》作为中国传统典籍之一,逐步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的重要来源,并促进了此后400多年“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进程。

代表性人物:孔子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极大,许多西方人对孔子的了解仅限于其名字,孔子足以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的象征与代表。

综上所述,西方对《论语》的看法既有对其哲学价值的认可,也有对其文化影响和宗教意义的探讨。尽管存在一些负面评价,但整体上,《论语》在西方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