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与“目不窥园”是两个古代中国的典故,它们分别描述了不同的学习精神和故事。
韦编三绝
典故来源: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讲述的是孔子晚年喜欢读《易》,由于《易经》的内容深奥,孔子反复翻阅,以至于编联《易经》的熟牛皮绳多次断裂。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绳的简,形容读书勤奋、刻苦。
目不窥园
典故来源: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讲述的是汉代学者董仲舒为了专心读书,三年时间内没有进过花园,即使眼睛饿了也看也不看一眼园中的景色。
释义:“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苦读,专心致志,不轻易分心。
合称:
“韦编三绝”与“目不窥园”都是形容人读书勤奋、刻苦的典故,常常合在一起使用,以强调对学习的专注和热情。例如:
他从小就养成了韦编三绝、目不窥园的学习习惯,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
这两个典故共同传递了古代学者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励后人不断追求知识和学问。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