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月亮,通常指的是 水中捞月,是一个汉语成语。这个成语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徒劳无功,并且含有贬义。它出自东晋·佛陀跋陀罗的《摩诃僧祇律》卷七,讲述了一群猴子在井中看到月亮的倒影,试图用树枝将月亮捞出来,但最终失败的故事。
具体来说:
成语解释:
水中捞月,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出处:
东晋·佛陀跋陀罗《摩诃僧祇律》卷七。
成语寓意:
比喻追求虚幻不实的事物,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告诫人们做事情必须脚踏实地,不能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虚幻的东西。
运用示例:
1. 宋·夏元鼎《沁园春·和张虚靖》词:“火里栽莲,水中捉月,两个人人暗去来。”
2.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3.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因此,捞月亮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某些情况下试图实现不可能的事情,最终只会白费力气,徒劳无功。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