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具体来说:
成语解释 :薪指柴草,卧薪尝胆字面意思是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相关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越王勾践反国后,为了报仇雪耻,他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最终成功复国。
近义词: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
反义词:胸无大志、妄自菲薄、自甘堕落。
这个成语通过越王勾践的故事,激励人们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不忘国耻,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