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是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读书后的深刻感受和领悟。
诗中的“观书有感”从题目看,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朱熹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具体来说,诗的前两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绘了一个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则通过提问的方式,解释了池塘水为何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通过这种比喻,朱熹形象地表达了读书的感悟:读书就像池塘一样,需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这种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的态度,是保持思想清晰和进步的关键。
因此,《观书有感》不仅是一首表达读书感受的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诗,鼓励人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