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孟郊- 《苦寒吟》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李世民- 《元日》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德隐- 《新秋晚眺》
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白居易- 《村居苦寒》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刘道著- 《湘江秋晓》
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
王维-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王庭筠- 《绝句》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郑燮-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居易- 《食笋诗》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蒲松龄- 《竹里》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吴昌硕- 《咏竹》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陈陶- 《长竹》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秦观- 《满庭芳·碧水惊秋》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这些古诗通过描绘竹子的不同方面,如形态、生长环境、与人的情感联系等,展现了竹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象征意义和高雅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