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七巧果的来历?

59

七巧果,又称“乞巧果子”,其来历与 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有关。主要原料为油、糖、蜜、面,是用面粉或米粉制作而成的油氽点心,品种繁多。因其形状丰富多样,常常被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种模样,故而得名。

除了其美味,七巧果背后还有一段浪漫的文化故事。人们都说织女心灵手巧,待嫁的姑娘们期盼在七夕这一天能得到织女的庇佑,从而变得心灵手巧。她们通过穿针乞巧、对月穿针等方式祈求巧手,而品尝七巧果则是这一习俗的延伸。

在浙江等地,七夕节有食用巧果的习俗。七个要好的姑娘会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会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当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诚心所感动,将此事汇报到了天庭。玉帝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非常感谢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牵线,促成小巧的美满姻缘。此后,小巧和意中人厮守一生,夫妻不离不弃,和和美美,受到众人羡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学习,在每年的七夕制作性状各异的小点心,祈求姻缘美满,幸福一生,这种点心也被称为“巧果”,流传至今。

综上所述,七巧果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七夕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