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字子明,原本是一个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虽然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但由于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将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吕蒙自己也不太爱学习,一看书就犯困,因此对于书,他是能不看就不看的。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这样你才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人,才能建立更大的功业,也能让那些文人佩服你!”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而且我每天要操兵习战的,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知道吕蒙这是推辞,便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每天要看很多奏章,还要操心东吴的大小事,但是每天我都会抽时间来看书!况且我并不是要你做一个文人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孙权又列举了汉光武帝刘秀和曹操等历史人物的例子,说明他们即使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也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
吕蒙见主公这样说,自己也不好再推辞,便说:“我不认识什么字,看书还容易犯困,而且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通过看书习字,不懂的字句,你可以问你的文官也可以来问我。至于看书犯困这一点,等你读多了,明白一些读书的好处后,你就绝不会困了!关于看什么书,我觉得你是个武将,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孙权还鼓励吕蒙要自己去找时间学习,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怎么会没有时间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他成为了一名知识渊博的人,有勇有谋,屡建奇功。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一起执政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在军中常常苦恼于事务很多,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成为研究儒家经典的博士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我小时候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唯独没读过《易经》。等到统领军中、国家大事以来,又熟读‘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以及各家兵书,自己认为是大有好处的。你们两个人,有思想,悟性高,学习后必定有收获,难道不应当去学习吗?最好赶紧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问题,但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汉光武帝刘秀带领兵马打仗的时候,手里的书都不愿放下来;曹操也自称老了也喜欢学习。你们为什么不勉励自己呢?从此以后,吕蒙开始发愤学习,他专心致志,不知疲倦。后来,他看过的书和发表的见解,很多大学者都比不上。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即使工作再繁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学习,不断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