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
春节:大年初一不扫地、不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活动。
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等传统习俗。
满族
春节: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包饺子,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壮族
春节: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如舞狮龙、闹锣、打陀螺、赛球等。
三月三:歌节,人们聚集在一起,歌舞欢庆。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有赛马、摔跤、射箭、棋艺和歌舞等。
回族
开斋节:也叫肉孜节,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开斋节是回族的法定假日。
傣族
泼水节:每年傣历六月举行,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藏族
雪顿节:用来庆祝丰收,举行盛大的舞蹈和宗教活动。传统的藏族美食如酥油茶和糌粑,既是日常饮食,也是节庆时的重要款待。
维吾尔族
纳吾鲁孜节:庆祝春天的到来,美食如抓饭和坎儿井水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体现。
彝族
火把节:每年农历6月24至27日举行,有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集会、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等活动。
布依族
除夕夜:全家人在池塘边彻夜不眠。
这些习俗反映了各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