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是一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越国国王勾践的故事。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王勾践击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两年后,夫差率兵大败越国,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在谋臣文种的劝谏下,勾践通过贿赂吴王的大臣伯嚭,得以返回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立志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他还努力发展生产,亲自扶犁种田,让妻子从事纺织,并鼓励百姓生育,希望增加越国的人口。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越国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了吴国,实现了复仇。
这个成语后来演变成“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精神。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