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九首·其一》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一首咏梅诗,全诗如下:
```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
译文及注释
琼姿只合在瑶台:梅花那瑰丽的姿态只应在仙境瑶台才有,是谁把它种满了江南的大地?
雪满山中高士卧:大雪满山,梅花如一位隐士独卧其中。
月明林下美人来:月光朗照,它又像一位美人独舞。
寒依疏影萧萧竹:寒冬时,它依傍着萧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
春掩残香漠漠苔:初春时,又盖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藓的青草之香。
自去何郎无好咏:自从南朝诗人何逊创作了《咏早梅》佳作后,就没有人能比得上。
东风愁寂几回开:它寂寞守了这许多年,又开了几回,又有多少人懂它?
赏析
首联: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首联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梅花的高洁与美丽,仿佛它本应出现在仙境瑶台,却意外地出现在江南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对比突出了梅花的非凡与独特。
颔联: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通过比喻,将梅花比作高士和美人,分别描绘了它在雪中的孤傲和月下的柔美,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超凡脱俗和孤傲高洁。
颈联: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这两句诗通过“疏影”和“残香”两个意象,描绘了梅花在寒冬和初春时节的景象,表现了它的淡泊自爱和坚韧不拔。
尾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诗人借用何逊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敬仰和寂寞之情。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只有真正懂得它的人才能欣赏,而诗人自己正是这样的人。
高启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将梅花的美丽、高洁和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