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0个传统节日的由来故事?

59

春节

春节,又称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辞旧迎新。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年”,每到年末岁尾便出来伤害人畜。人们发现“年”惧怕红色、火光和巨响,于是便在门上贴红纸、放鞭炮、点灯笼来驱赶“年兽”。此外,还有舜继部落首领、年兽传说和祈福美好愿望等传说。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农历正月十五。传说起源于汉文帝时期,为庆祝平定诸吕之乱而设。人们要点灯、猜灯谜、吃元宵(汤圆),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另一个传说是关于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无法与家人团聚,东方朔帮助她想出计划,使她在赏灯时能与家人相见。

清明节

清明节原本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后来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人们会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以此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敬畏。

端午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投江后,人们划龙舟竞渡以寻找他的遗体,并投粽子入水以防鱼虾侵害。

中秋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象征着阖家团圆。传说之前天上同时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大英雄后羿射下了天上的9个太阳,才使得民间天下太平。后来,后羿的妻子嫦娥吞下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成为了仙子,居住在月亮中的广寒宫内。后羿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每年月圆之夜摆设香案,遥祭在月宫中的妻子。从此,中秋节拜月便成了一种习俗。

重阳节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为“重九”。人们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老人节。

七夕节

七夕节,传说牛郎和织女结婚后,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十分幸福。但是好景不长,天帝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双牛皮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天河便出现了,将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每年七月七日相会。

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鬼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传说这一天地府会放出全部鬼魂,民间会进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亡魂的安宁和对生命的敬畏。

腊八节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传说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人们会熬制腊八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和家庭安康。

除夕

除夕,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传说这一天是“年”兽出现的日子。人们通过贴春联、放鞭炮、挂红灯笼等方式驱赶“年兽”,第二天便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些节日的由来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传说和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先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