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百年老店的招牌通常有以下几种命名和书写方式:
以姓名命名
全部上牌:例如广东路上创办于1933年的“杨振华笔庄”。
部分姓名上牌:例如南京路上的“王开照相馆”,其店主叫王炽开,店名取了比较简易好记的“王开”二字。
姓氏不上,只上名:例如南京路上的“鸿翔时装公司”就是以店主金鸿翔之名命名的。
以吉祥词语命名
生意兴隆类:例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常见的吉祥字包括“兴”、“隆”、“发”、“富”、“盛”、“茂”、“昌”、“利”、“财”、“源”等。
请名人或书法家题写
宝古斋:匾额由清代帝师翁同龢题写。
北京市百货大楼:由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所题。
文盛斋:匾额由赵朴初题写。
全聚德:由清末才子钱子龙书写。
都一处:由乾隆御笔题写。
六必居:由明朝大学士严嵩题写。
鸿宾楼:由清朝两榜进士于泽久题写。
宝古斋:由翁同龢题写。
墨缘阁:由张伯英题写。
盛锡福:由吴佩孚题写。
荣宝斋:由郭沫若题写。
结合店铺特色命名
老介福绸缎局、 老正兴菜馆等,这些店名既体现了店铺的历史悠久,又展示了其经营特色。
使用吉祥图案和字体的结合
木雕门楣:例如“永安堂”老药铺最初的匾额为洪武年间一位状元所题,清代失传后由文人钟少儒重新题写,一直悬挂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这些命名和书写方式不仅体现了店铺的悠久历史和诚信经营,还展示了其独特的产品或服务特色,成为老北京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