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谋著称,他的一生中使用了许多著名的计策。以下是一些除了草船借箭和空城计之外,诸葛亮的计策故事:
围魏救赵:
诸葛亮三次出祁山,以王平、张翼引魏兵决战,当王、张两将危急并不救援反而另派姜维、廖化直接攻击司马懿大本营,如此不但解决危机还大获全胜。
借尸还魂: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为使部队安全撤回蜀汉,不得不制造木雕像惊走多疑的司马懿,发挥了借尸还魂的效果。
走为上策:
诸葛亮初任刘备军师,曹操趁其羽翼未丰先行戮灭,刘备兵力薄弱,硬碰必定自取灭亡,只能走为上策。
火烧新野:
诸葛亮在刘备攻打荆州时,曾用火攻战术大败曹军。
七擒孟获:
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借东风: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预测到东风将起,于是建议周瑜利用火攻,最终大败曹军。
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隆中对策:
诸葛亮在隆中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
智激周瑜: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通过一系列计谋激怒周瑜,使其坚定与刘备联合抗曹的决心。
增灶退兵:
诸葛亮在退兵时,通过增加军营中的灶台数量,使司马懿误以为蜀军人数众多,从而退兵。
木牛流马:
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发明了木牛流马,用于运输粮食和物资。
孔明灯:
相传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于是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从而脱险。
这些计策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军事才能,对三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