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 形容人勤奋好学,书本不离手。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的故事,后来用来形容人持续不断地阅读和学习,表现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具体来说,“手不释卷”的含义包括:
勤奋好学:
形容一个人非常热爱读书,持续不断地阅读和学习,甚至到了书本不离手的地步。
对知识的追求:
这个成语不仅指读书的数量,还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追求。
坚持不懈:
无论环境如何,都能坚持学习,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
例如,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孙权鼓励吕蒙多读史书与兵法,吕蒙在军旅之暇仍然坚持读书,体现了“手不释卷”的精神。
总的来说,“手不释卷”是一个褒义词,常用来形容那些热爱读书、勤奋好学的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