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傅说管仲胶鬲桓宽典故?

59

傅说、管仲和胶鬲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典故和经历。

傅说

傅说是商王武丁的大臣,在武丁还不是商王时,曾生活在百姓中间,认识了泥瓦匠傅说。武丁在登上王位后,以在梦中梦到傅说为名,任用傅说为相。在傅说的辅佐下,武丁开疆拓土,使殷商的实力大大加强。

管仲

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辅佐。在齐国内乱、齐襄公被杀时,管仲拿弓箭射正在赶回齐国的公子小白,结果小白装死抢先回国当了齐桓公。之后,齐桓公发兵攻鲁,鲁国被迫杀了公子纠,把管仲交给齐国。在齐桓公的辅佐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对管仲既往不咎,还任命管仲为丞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胶鬲

胶鬲原为纣王大夫,遭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胶鬲在贩卖鱼盐过程中,十分辛劳,最后被周文王发现,拟举为重臣。但胶鬲当时并没随文王入周,可能是受文王嘱托,仍留在商朝策反作内应。不久,武王伐纣,胶鬲去周师联络。武王接见胶鬲,商定了十五日后,也就是甲子日到达朝歌,然后胶鬲速赶回去通报。齐桓年(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这些典故反映了他们各自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对各自国家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