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六个节气分别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下是这些节气的特点:
立冬
时间: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
特点: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标志着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气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立冬后,日照时间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会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并有进补的习俗。
小雪
时间: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
特点: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节气期间,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雪量一般不大。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
大雪
时间:每年公历12月6-8日。
特点: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期间,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大雪节气有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等民俗活动。
冬至
时间:每年公历12月21-23日。
特点: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标志着冬天进入最冷的阶段,但温度并不是最低。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长。冬至有吃饺子等团圆食物的习俗,象征着团聚和祈福。
小寒
时间:每年公历1月5-7日。
特点: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时节,天气非常寒冷,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严寒天气。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期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
大寒
时间:每年公历1月20-21日。
特点: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严冬的即将结束。虽然天寒地冻,但春天的气息已在酝酿之中。大寒节气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的说法,人们需要更加注意保暖。
这些节气不仅反映了冬季的气候特征,还与农事活动、民俗习惯等密切相关,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