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
戏曲表演中演员上场或出场时的动作,通常用于展示角色的外貌和气质。
行当:
传统戏曲中按照角色性格、职业和性别等特点分的不同类型,如生、旦、净、丑等。
压轴:
一台折子戏上演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
跑龙套:
指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因在舞台上常穿着龙套(绣有龙纹的戏服)而得名。
叫板:
戏曲中把道白(戏曲中的说白)的最后一句节奏化,以便引入到下面的唱腔上去。
变脸:
戏曲的情绪化妆,指演员在舞台上当众变换脸部色彩或改变脸谱纹样,用以表现人物情绪的突然变化。
范儿:
京剧术语,也作“泛儿”,指表演某个具有技巧性的舞蹈身段和翻跌动作时的理想的精神状态。
粉墨登场: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唱念坐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基本技能,包括唱、念、做、打。
长袖盈风:
形容戏曲演员长袖飘逸,动作优美。
梨园世家:
指世代相传的戏曲家庭。
功底深厚:
形容戏曲演员的基本功扎实。
唱腔圆润:
形容戏曲演员的唱腔流畅、优美。
扮相秀美:
形容戏曲演员的扮相美丽动人。
维妙维肖:
形容戏曲演员的表演生动逼真。
京腔京韵:
形容京剧表演的语音和韵律。
字正腔圆: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云鬓珠花:
形容戏曲演员的鬓发如云,珠花点缀。
生旦净丑:
戏曲中的五种基本角色。
折子戏:
戏曲中一段具有独立故事和艺术价值的剧目。
戏曲音乐:
戏曲表演中的音乐元素,包括唱腔、念白、散曲等。
戏曲舞蹈:
戏曲表演中的舞蹈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戏曲服饰:
戏曲表演中演员所穿的服装,具有鲜明的特色。
翎子:
戏曲中演员盔帽上的两根五六尺长的雉鸡尾制饰物,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
行头:
广义泛指演戏用的道具、服装,狭义只代表戏装。
虚拟:
戏曲中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等手法,灵活处理时间、空间。
脸谱:
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用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些专业词涵盖了戏曲表演、角色、音乐、化妆等多个方面,是理解和欣赏戏曲的重要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