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的《中秋月·其二》是一首借咏中秋月亮,表达诗人对世事万物差异性的深刻思考的诗。全诗如下: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
解释:
圆魄上寒空 :圆月高悬在寒冷的夜空中。皆言四海同:
人们都说四海之内(指天下)的月色都是一样的。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但谁能知道在千里之外的地方,没有急风暴雨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中秋夜中人们普遍认为的“四海同”与实际情况的“千里外”的差异,揭示了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诗人通过咏月这一自然现象,引发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中的“圆魄”指中秋的圆月,而“寒空”则象征着夜晚的寒冷和孤独。诗人通过“皆言四海同”表达了对普遍现象的认同,但通过“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提出了对这种普遍性的质疑,暗示了即使在同一片天空下,不同地方的情况也可能截然不同。
建议: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表面的平静时,也要保持对事物差异性的警觉和思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